花了十一天的时间读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,中途不时产生又臭又长的感慨,但终是读到最后一行字。

越读到后面,对文中的爱情越是厌恶,甚至愈发觉得恶心,难道这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?所谓爱情,竟然可以做到如此令人恶心? (还是说凭我那比花生米大了不少的脑子竟然没读懂??)

费尔明娜·达萨和弗洛伦蒂诺·阿里萨。对于后者对前者那跨越51年坚如磐石般的爱情,无法激起我半点同情。个人认为这个男人分明就是一个极端自私,色欲熏心的人渣。为了填补内心对费尔明娜·达萨爱而不得的缺口,他51年中勾搭了数量惊人的寡妇,他甚至为此写了本厚厚的记录册。这其中也有有夫之妇,甚至自己的养女(那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儿,并“诱奸”之,结局这女孩儿在被抛弃后自杀。),美其名曰是对她们的爱情,但爱情还可以这样理解吗?我想起了另一本书<<同意>>...所以这家伙真该死.

还有文章前部分那句“这不是花冠女神该来的地方”,我对这个人爱情观的厌恶,大概是从这句话开始的,如果现在弗洛伦蒂诺·阿里萨站我面前,我一定要说:让你那恶心又该死的爱情见鬼去吧!

当然,别忘了,还有个贯穿全文的东西——霍乱,要我说,作者真是把把霍乱和爱情这两个东西做到了相互穿插,互相映照,这或许就是这本书最精妙的地方吧(是吗?我不太确定)。犹记得文章结局弗洛伦蒂诺·阿里萨命令船长升起霍乱黄旗,只为他和费尔明娜·达萨这新鲜的寡妇偷情做掩护,而沿岸的人纷纷为他们这条“不幸之船”鸣笛致哀,而这俩货却搁那偷情正欢,好不快活。作者把这讽刺刻画的真是入木三分呵.

而对于费尔明娜·达萨这所谓的“优雅”女人,我只想问,你老公不是才刚死吗?

好吧,不得不承认,对于前段时间读到王小波先生提到自己认为“霍乱时期的爱情”这书名起的很妙的看法,现在读了原书之后,确实赞同

添加新评论